- 首頁 / 管理動態 / 國家項目成果簡介
-
西方新傳記史學研究
2023/8/10 16:53:03 點擊量:1510
-
課題類別: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課題名稱:西方新傳記史學研究
負 責 人:陳茂華
工作單位:上??萍即髮W
批 準 號:17BSS005
《西方新傳記史學研究》從推進與域外新史學思想及方法的學術對話,豐富和發展中國史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目標出發,著重探究如下內容:
1.西方傳記史學復興的雙重語境及其主要特征;2.“無名氏”個體的發掘與“傳主時刻”的建構;3.歷史名人傳記書寫范式的革新及其方法論意義;4.部分歷史學家自覺書寫自身個人史——“自我史”——的緣由、實踐及效果;5.新群體傳記書寫對身份認同議題的探究。西方新傳記史學是新史學的一個分支,是史學思想的前沿探索,是西方部分歷史學家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主動批評和反省20世紀的歷史書寫及歷史學職業化的產物。西方世界三十多年來的新傳記史學研究成果,無論是聚焦于闡述歷史上的個體、群體或集體對周遭世界的體驗、感受及理解方式,還是側重于以個體、群體或集體為研究取徑和事實依據的方法論思考,均旨在建構一種以生命價值及尊嚴為核心理念的多元融合史觀。換言之,“重新發現(具體的)人”始終是其問題視域和研究旨趣,它體現著傳記史學家對學術和社會的雙重關切。在書寫新傳記的歷史學家看來,人類對世界的理解是一種實踐性的、情景性的、具體性的而非抽象性的活動,因而歷史書寫應該闡明人的境況,充分體現對人的精神狀況和生活方式的關切和尊重,并在此基礎上闡明歷史學的性質、對象、價值與方法。細讀新傳記史學文本,我們不難發現,新傳記史學家在闡釋傳主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代表性、特殊性和具體性的同時,并未放棄對普遍性和抽象性的追求,而是旨在從具體而微的傳主故事中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致力于把人的整體存在秩序作為思考的對象。因此,他們在講述傳主的生命故事時,十分注重表現歷史時間的結構性特征和空間的再生產性。
《西方新傳記史學研究》通過從歷史本體論、歷史認識論和歷史方法論(包括敘事策略)的三維史學思想體系展開研究,得到以下三個認識:
第一,有必要把西方新傳記史學文本放置在思想史的視域中去進行解讀。新傳記史學力主書寫具體的個人和特定的群體的歷史,從而區別于以書寫民族國家的歷史為旨趣的傳統史學,這是史學觀念上的革新。書寫人的歷史,尤其是書寫關于某一具體的個人和某個特定的群體的歷史,從根本上說,這正好維持了歷史知識對獨特性及個體事件的研究興趣,而非社會科學旨在對一般性或原則性的探究。有鑒于此,我們認為新傳記史學已然成為一個行之有效的歷史分析工具。新傳記史家渴求通過與歷史上作為個體和群體的各種人物展開跨越時空的平等的、開放的對話,圍繞人的自由意志、束縛與責任、倫理與道德、智慧與判斷等諸多核心問題,通過傳主人生歷程中的某個重要時刻去探尋歷史動因和理解人存在的意義,這不僅是對事件史和體驗史/經驗史的重新認識,也是對歷史學獨特性的申辯和升華。
第二,新傳記史學文本的生命力在于其深刻的反思行動。在歷史學科因遭到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侵襲而陷入危機,并且當代西方社會呼吁重新確立人的價值的時代語境中,新傳記史學顯示出極為鮮明的反思性和時代性。從根本上說,新傳記史學家在其書寫的傳記文本中所展現出來的反思行動,是對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的性質之認知和實踐,旨在回答歷史是什么、歷史學是什么及歷史學有什么用處的問題。
第三,新傳記史學文本在根本上彰顯了歷史學的精神實質。新傳記史家們通過實驗性地積極探索主題傳記、自我史、“共有的歷史”等研究范式,不斷地與其他新史學分支研究實踐展開學術對話,致力于建構個體和群體的生命經驗/體驗史觀,希冀由此創造一種基于自由和平等的民主文化,從而體現了歷史學重在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接受一個既定的世界——的精神實質。
《西方新傳記史學研究》堅持在思想史的視域中,采取宏觀(西方史學史)和微觀(作為個體的新傳記史學家)結合的方法,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新傳記史學文本,一方面探析西方新傳記史學所體現的史學觀念的革新和敘事策略的變化,另一方面則竭力展現新傳記史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具體說來,主要是通過學術語境與時代語境相結合、理論論述與實例闡釋相映照的取徑,較為全面、深入地探究新傳記史學的研究范式,在研究內容上體現出一定的開拓性和創新性:
其一,研究視野具有多重性,體現了較為明顯的問題意識,研究內容的豐富性及邏輯性較強,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本成果既是深化國內外關于新傳記史學研究的實踐探索,也是發掘新史學思想的初步嘗試,有助于受眾在史學文化的多維視野中,理解新傳記史學的價值取向和學術貢獻。
其二,研究主題的學理性和現實性較強。從一個個具體的文本與總體的人文學術語境互動的角度,體現新傳記史學的學術價值、文化意義,以及慰藉人心、鼓舞大眾發現自我的應用價值。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其一,從西方史學史和史學文化的關系角度,運用多學科交叉、整合的方法,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立足歷史學的實踐研究本位、史學理論闡釋路徑及史學比較方法的基本取向,有意識地把新傳記史學家的史學思想與文化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資源有機結合起來,以學科領域的背景和史學問題的研究為起點,努力探索新傳記史學的精神內核。其二,運用文本分析和整體解釋、比較研究和歸納演繹的方法,系統梳理新傳記史學在理論視野、研究取徑、敘事策略等各個層面上的突破,彰顯其研究旨趣及意義。
綜上所述,《西方新傳記史學研究》在內容和方法上的主要建樹如下:
第一,秉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文本研究相結合的原則,既關注微觀個案與宏觀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論,又重視文本的辯證闡釋,力求做到系統把握和認真辨析西方新傳記史學范式的思想觀點、學術立場、價值取向及道德判斷。一方面將西方新傳記史學文本史置于具體的學術語境,詳細、深入地探究其在“無名氏”個體傳主的發掘、“傳主時刻”的建構、自我意識的界定、多重身份的建構等方面的書寫,認為可以將西方新傳記史學視為歷史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并由此闡明歷史學科的獨特性。另一方面努力說明西方新傳記史學研究與實踐集中體現了當代西方史學的自我革新動向。通過細讀文本,并結合西方史學史的嬗變,解釋新傳記史學家對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等宏大敘事,以及由法國年鑒學派所倡導的結構主義史學范式的深刻反思和超越,對新馬克思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理論的諸多主張的批判性接受。認為新傳記史家并未完全拋棄年鑒學派主導的結構-功能史學,而是肯定并汲取了結構與發生機制的論說,竭力將傳記路徑取向研究與社會情勢研究結合起來,同時也追求整體史/總體史的目標。
第二,本研究從新傳記史學文本個案與戰后西方史學史的角度,一則,在辨析代表性文本的史學思想的基礎上,厘清其研究主題與微觀史學、新社會文化史學的關聯及異同,揭示其史學范式的特征與價值。二則,除了縱向梳理傳記史學觀念的發展脈絡外,尤為注重闡明各個新史學研究領域之間的對話,從方法論視域及史學價值取向上,獲致共時性和歷時性的分析結論。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在制度環境與學術語境、史學思想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過程中,基于唯物史觀的理論視野與研究方法,力求充分展現新傳記史學審慎的反思特征,以及新傳記史學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后者不僅是新傳記史學家在其研究文本中明確表達的一個要旨,事實上也是當代西方歷史學家共同體竭力在其歷史書寫過程中試圖建構的基本共識。歷史學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問題是我們在西方史學史研究中必須高度關注的研究對象。
- 來源: 編輯人:
- 關鍵詞:
- 相關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