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管理動態 / 國家項目成果簡介
-
貿易與投資雙向流動影響中國企業高質量創新的新動能與新機制研究
2023/6/16 10:52:46 點擊量:3869
-
課題類別: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課題名稱:貿易與投資雙向流動影響中國企業高質量創新的新動能與新機制研究
負 責 人:何歡浪
工作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批 準 號:20BJL044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創新驅動發展,如何聯動對外開放和創新驅動戰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針對中國貿易和投資雙向流動的現實特點和現有對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研究,特別是創新質量研究的不足,本項目提煉出“貿易和投資雙向流動影響中國企業創新質量”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在中國推進全面開放新格局背景下,基于新新貿易理論,研究中國企業的高質量創新問題,力爭做到研究的“頂天立地”。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中國企業的創新數量與質量數據庫構建。爬取了中國知識產權數據庫的專利信息,主要是專利數量、專利種類(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寬度和專利被引信息,用以全面反映中國企業的創新數量和創新質量。將專利數據信息和中國工業企業數據、上市企業數據等企業層面信息匹配,本研究成果可以從多國、多產業/產品、多企業、多年份的面板數據等角度,就貿易與投資雙向流動對創新行為的影響進行多個維度的比較分析。
(二)貿易開放影響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研究。從三個關鍵詞展開研究,進口貿易自由化、出口需求沖擊和中間產品來源地進口多樣化,探討他們對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的不同影響。
(三)投資開放影響中國企業創新行為。從兩個方向展開研究,第一是資本的雙向流動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創新,第二是以合資企業與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來評估市場換技術戰略。
(四)提升中國企業高質量創新的新動能新機制研究,我們從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制度政策等角度探究提升企業高質量創新的新動能和新機制。選取了中間產品對外反傾銷、出口退稅政策、最低工資制度、銀行業管制放松和知識產權保護宣傳等角度探討中國企業的創新行為。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觀點
研究成果系統梳理了貿易和投資開放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創新行為,主要從以下三大方面提出研究觀點:
(一)貿易開放影響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研究
貿易開放,或者說貿易的雙向流動,從進口貿易自由化、出口需求沖擊和中間產品來源地進口多樣化三個角度,探討他們對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的不同影響。得到以下觀點:
1.進口貿易自由化促進了中國企業高質量創新?;谥袊R產權局專利數據庫和工業企業數據庫,通過企業的專利數量、種類以及被引用數量描繪中國企業創新的質與量。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企業創新質量的增長要低于創新數量的增長;進口貿易自由化總體上促進了我國企業的創新的質與量。
2.出口需求擴張促進了中國企業高質量創新。借鑒Aghion et al.(2018)的方法,測度中國每個企業基于目的國—產品層面的出口需求指標,實證檢驗出口需求沖擊如何影響我國企業專利數量和專利質量。研究發現:出口需求擴張總體上促進了我國企業創新水平的提升,但專利質量的增長要低于專利數量的增長。出口市場需求擴張提高了企業的收入水平、擴大了企業的出口產品范圍,通過規模經濟效應促進了企業創新水平的提升。
3.中間產品來源地進口多樣化對中國企業創新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擴大進口戰略和“卡脖子”背景下,構建了核心中間產品來源地的進口多樣化指標,研究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發現:核心中間產品進口來源地多樣化對企業專利總數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核心中間產品進口來源國越分散,越能促進企業創新。
(二)投資開放影響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研究
投資開放,或者說投資的雙向流動,從資本的雙向流動和合資企業兩個角度,探討他們對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的不同影響。得到以下觀點;
1.資本雙向流動可以提升企業創新水平。將上市公司的OFDI和QFII納入同一分析框架,通過構建連續DID模型,分析資本雙向流動對制造業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發現,資本雙向流動可以提升企業創新水平,不僅促進了企業專利數量的增長,還推動了企業專利質量的提升。以OFDI為主的資本雙向流動通過學習效應提升了企業創新水平,以QFII為主的資本雙向流動通過緩解融資約束和外部治理效應提升了企業創新水平。
2. 合資企業占比的增加提高了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在中國“市場換技術”戰略被美國無端指責為“強制性技術轉讓”政策背景下,利用企業層面數據,評估“市場換技術”戰略的有效性。研究發現:城市-行業層面合資企業占比的增加會顯著提高企業專利數量和種類,并且對專利數量的影響要略微大于專利種類,中國“市場換技術”戰略總體促進了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
(三)對不同政策對中國企業高質量創新的影響評估
從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制度政策等角度探究提升企業高質量創新的新動能和新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政府層面、行業層面的政策建議:
1.貿易政策方面,中間產品對外反傾銷抑制了中國下游企業的創新活動。從企業創新和上下游產業關聯的視角評估中國對外反傾銷的產業救濟效果,研究發現:中間產品對外反傾銷抑制了中國下游企業的創新活動,中間產品反傾銷的創新抑制效應是長期存在的,且對“優勢企業”的抑制作用更強,政府在發起反傾銷救濟時,需要考慮產業之間的相互關聯,平衡上游下游企業短期經濟利益和長期競爭力。
2.產業政策方面,首先評估了出口退稅政策會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研究發現:出口退稅率上調顯著提高了企業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由企業出口退稅率上調引致的利潤增加效應和出口學習效應是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其次,評估了最低工資標準會如何影響中國企業創新行為,研究發現,最低工資標準上調顯著抑制了企業研發投入和新產品產值的提高。
3.制度變遷或者制度政策調整方面,第一,官方媒體宣傳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創新具有正向激勵作用,不僅促進了企業專利數量的增長,還推動了專利質量的提升。第二,無論是本地城商行設立還是外地城商行進入均能夠促進工業企業創新,并且后者的創新促進效應更強。
三、研究成果的創新點
貿易和投資的流動對企業創新影響研究本身并不是一個新的課題,早期的理論研究相對比較充分,近年來實證研究也有了一定的進展,本項目的特色和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研究的理論基礎、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方面,這幾個主要方面的特色和創新使得本項目成為有別于其他研究的一項全新課題。
從研究角度來看,根據《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2009)》,從1995年至2007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年均增長23.9%,遠超歐美等國。2011年中國成為全球申請專利最多的國家。數量的持續擴張并不意味著中國企業創新質量也隨之上升。本研究成果更多關注中國企業創新的質量,目前國內學界和國外國際貿易領域較少將專利質量納入到企業創新領域考察,本研究成果使用中國獨特的專利數據,測度中國企業創新的質量,研究全面對外經濟開放的創新效應。
從研究內容來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逐漸從放寬國內限制轉向積極主動走出去,如何聯動對外開放和創新驅動戰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本課題從傳統的影響機制出發,進一步尋找全面開放提升高質量創新的新動能和新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政府層面、行業層面的政策建議。
從研究方法來看,為了更有效地識別貿易和投資行為對企業創新行為的內生性問題,本項目一方面通過構建盡量外生的指標,如出口需求沖擊、外資自由化,另一方面,通過不同的數據處理方法,構建倍差法需要的控制組和對照組,如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沖擊,對外反傾銷的沖擊,傾向匹配法等。
- 來源: 編輯人:
- 關鍵詞:
- 相關導讀: